Saturday, 23 July 2016

吉隆坡 首都鎮 被越南美味、越南菜餚、越南人情味围绕的越南餐馆

就在我家附近,新開了一間越南人开的越南餐馆。


        那一個閒閒沒事的周末里,老鄧走在家居附近的新興小商圈。說這里是商圈,也說不上是商圈,也就只是在一大堆的住宅區的心臟地帶,多建了幾棟店屋;就這麼樣商圈就自然而然的建立起來了。


        在一個這麼莫名其妙被建立起來的商圈里,常有各式各樣的食肆或餐館 開門/關門 (開張大吉/結束營業)。也不知是那來的勇氣、或者是太大的爆炸式的自信心、也有可能是受到自2012年開始慢慢走下坡的經濟蕭索影響,現代的人都很敢敢死的開餐館 。一間一間各式各樣的餐館,就這樣莫名其妙的竖立在我們的面前。不一會,也許是經過三五個月,又會靜悄悄的走了,不帶走一片云彩。於是乎 有“特色“的餐館如雨後春荀般,一間間的冒出頭來 。


就如這間以越南風彩為主打特色的餐館般,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把越南美食直接從越南空運至馬來西亞,把越南雜貨從那頭運至這里。替眾多大老遠從越南南來馬來西亞,為生活打拼的同鄉解鄉愁 。


(這種場景鈎劃,有沒有一點點像一百/兩百年前或更早,遠從福建/廣州下南洋打拼的圖像)


想當然耳,當年下南洋打拼的先賢們,為這塊土地的開發,投注過不少的心力,揮洒過多少代人的青春,也流過了不少的血汗,才能造就有我們這一代人的安逸。為了結合多根筷子折不斷的力量,先輩們集結社團、團結就是力量。為了解鄉愁,先輩們把傳統手藝飄過南中國海的最南端。把 建築、宗親、信仰、膳食 等等具有價值的民族元素也一并帶過來 。經過幾代人的時空沉積,漸漸達至某種層度的文化融合 。如果以上述這一種軌跡觀察當今的諸國勞工現像;當今(2016)眾多僑居馬來西亞的諸國勞工力量,越南、緬甸、巴基斯坦、印度、印尼、菲律賓等等國的勞工,自成一個個自給自足的社區 。為多元色彩濃厚的馬來西亞,注入更多元、更豐富的民族元素與色彩 。至於  諸國外勞人數已經高居百萬之多的馬來西亞,將會受到 甚麼內容的文化元素的融合,暫時還說不清楚。但是 最先讓我們飽受沖擊的,應該是我們的味蕾 。對於這一點,大家應該都不太會有意見 。

越南米紙卷

米紙的Q度,讓老鄧大感意外 。配上新鮮的蝦和內饀,令這道米紙卷的味覺層次更上一層樓。


是很Q

RM2.90/pcs 


米紙卷的 沾醬 

第一次幫襯,當然要先試試 “火水“ 的功力 。所謂的 “火“ ,即 烤炸炒煎燴等,需要用火烹調的食材。

先點一份 越南烤豬扒飯,以試試 這家店的烤功 。
及格。RM12.90 


再來就是試試 “水“ 貨 。所謂的 “水“貨,即指 煮蒸烫瓢等,需要以 水 來烹煮的食材 。

老鄧點的是 越南海鲜清汤河粉湯 。

湯頭清而甜,喝過後不會令老鄧覺得口渴。用料十足。這道以豬為主題的 越南粿條湯 里,豬肚、豬腰、豬肉、還有一塊大大塊的豬排骨。令人吃得非常過癮 。RM14.90 .


       這是一道 好吃的越南食物,再加上 亲民的价格,老板創造了满堂的越南话语。用餐時,仿佛让人置身小小的越南时空里 。这种用料、这种价格、这种服务、这种用餐氛围,实实在在只有在马来西亚才能找得到 。


        引述 Ted Miles(2016,86岁, 一位自1951年旅居馬來西彭亨州文冬小鎮的一位英國長者,他長期從事當地教育事業.期間經歷馬來亞二戰後重建、馬來亞獨立建國、印尼蘇哈多恫言攻馬事件、1969年513事件...) 在他的一本書, From Sir with Love (2012,自資出版) 裏的一句話 : but then I went with Gunnar on a trip to Pahang, and when I saw the little Methodist school in Bentong , something said to me,  " This is where you belong. " 


老鄧游記

Saturday, 9 July 2016

彭亨 林明 (3) 如蚁穴般的地底採礦場

你不能不知道的其中一件事 ;

        马来西亚 有一座19世纪最长、最深、最广、犹如蚁穴般的地底採矿场,那就是一座位于彭亨州 林明小镇 的 大碑塘 矿穴 ( Lombong Tabeto / Tabeto Mine ) 。那是一个利用深井挖矿,面积达16平方公里,全球最大的地下锡矿场。

        早在19世纪以前,便有人在林明这个小镇开采锡矿。中国南来的华裔先贤们更在林明这里以人力的方式,在林明河岸洗琉琅采锡米。英国工业革命以后,欧州等先进国家需要大量的锡米等各种矿物,因此到来马来亚等锡矿蕴含量丰富的国家开采。首先进入马来亚半岛的英国人与当年的彭亨州苏丹签定一份长期的租借合约,租借林明小镇作为采锡用途,前后達100年之久。于是林明开始引用工业化的方式、运用机械大量开采锡米(这里的锡矿,多是黑色。也叫黑锡米black mine) 。由于林明地处马来半岛中央山脉,坡地多、平地少,且地底多是岩石群。蕴涵于地底岩石中的锡苗之丰富,实在是非一般的想象。后来经过 当年的 《锡矿与金属组织》主席 William Frecheville1905-1906)的研究报告指出,林明的锡矿蕴含量是令人鼓舞的。于是 PCCL 公司 投资建设矿场,把当年从河岸淘洗锡米的方式,改为地下采矿。

       “ 据说,林明锡矿当时的年产量占了整个马来西亚锡产量的4%-5%;鼎盛时期,雇员3000余人,而绝大部分下井采矿的都是华工。林明坐落在一块山间盆地上,林明河从小镇穿过。由于地势关系,只要一下大雨,林明河必定泛滥,时常淹没矿井,给矿场造成严重破坏。而林明人非常顽强,也非常能吃苦。矿井一次次被淹,他们就一次次修复。” (载自三口居士:透穿时空的槟榔香(九)  )


———————以下资料转自 米士拉日记 ——————

        对于林明的历史背景,没有人多少人知晓,许多人只知道那里曾经有个地下矿场。今天看了《第四届全国老友大聚会》纪念特刊,赫然发现,那个我常常经过的地下矿场,竟然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过去。于是我把该篇名为“历经沧桑的林明矿工马来西亚的锡矿王国——林明地下矿场”的文章内容缩写(摘录或许比较贴切),作为分享之用。

这是一段博物院无法找到的历史。

关于林明

       双溪林明(Sungai Lembing),简称林明,这里曾经拥有过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矿场。林明原是一位华人先驱者得名字,原名林亚山,他带领了一批华人来到这里探採锡矿,而因此得名。据说苏丹曾经娶了林亚山的女儿为妻,把林明这片土地赠予他的妻子作为结婚礼物。而他的妻子后来把这片土地开矿权转让给父亲。



林明矿区遗址。
(photo credit to 米士拉日记)

老邓注:
1988年PCCL公司关门后,这个矿场就被闲置。直至一九九多年的一场大火,把这废置的矿场烧的只剩下柱子。

地下矿工的工作状况

        地底矿工的工作情况犹如在地狱般烘炉里受熬炼过的是非人般的生活。工作的时候,矿工只能穿着短裤,赤着上身,头戴塑料帽,挂着电池灯(早期是火水头),腰缠二公斤重的电池,背起工具袋,装上开水、食物,如果是在“热垅”(40度)里,必须带上一加仑的开水去解渴,吃、喝、小解就地解决,空气稀薄让人头晕目眩,空气充满硝烟、石灰、泥浆和会让遍体痕痒的硫磺水。因此许多工人因此染上肺病、风湿痛、瘟疫以及意外受伤频频。

矿工与工运

       林明地下锡矿业务的成长的背后蕴藏着矿工无尽的血泪悲歌。早期在“佛郎头”(由包工头控制矿工)的制度下,矿工先辈每天早上七点就必须开始工作到晚上七点才能回家,过着见不到日光、暗无天日的日子,工资却只能够户口。林明矿场的劳资双方通过工会与资方谈判解决问题。而根据一些老乡的口述,几十年来共发生了三次大罢工行动。

        四十年代在二战结束后,林明矿场重归英资的怀抱,而成为一个保守的小王国,进出林明的私人车辆都必须申请准证。由于当时的民族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思潮随着抗日战争而影响了这个偏远的山城。工人的觉悟提高了,而当时全国泛马工联在林明成立了机建工联(机械工人与建筑工人),为改善生活而要求加薪。

        由于找不到会写英文的人,于是他们邀请了小学的朱老师代写,但资方却要求将朱老师在二十四小时内驱逐出境。机见工联为了抗议资方的无理而展开了罢工行动,全体工人齐集百人俱乐部前面抗议,而小学生也列队游行到来支援,逼使资方收回成命,工人取得第一次的胜利。



(photo credit to 米士拉日记)

50年代全国雇员职工会在林明成立了支会。

        当年林明锡矿公司的超级市场享有免税优惠,当时却不开放给工人,只供欧人和月薪阶级。工人通过工会展开罢工行动,最后公司妥协,答应将免税品优惠给工人,不过全国雇员职工会会最后被吊销注册。

60年代,马来西亚矿工职总进入林明矿区。

        1967年初在马六甲亚沙汉园以及彭亨直凉园发生了两场重要的工潮。这一场工潮主要是因为胶工为了改善生活而改善了70多天的罢工。在漫长的罢工中过程中,工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每星期按时派发基本陪粮给工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批年轻的工人在全林明展开了沿户筹款,共筹得三千多元,据悉这笔钱已经足够让直凉园一个月的伙食。经过无数次的筹款活动,锻炼了一批年轻的矿工,提高了工人的觉悟,深深认识社会的不公。


“林明矿工与资方的个别和约”谈判

         1970年矿总主席蔡金水领导展开谈判团,直到1972年取得成功,“佛郎头”最后得以废除。从此矿工成为公司的直属工人。每年的花红、加薪、假期、退休、病假都有假期都由合约的管制,达到基本的福利。

         1972年的锡矿公司开除40多名女工,欲将她们转为私人承包商制,后来工人赞成罢工前夕,公司妥协,女工复工。

         1982年,因为锡价下滑,加上国际锡限,我国采取了生产固打制,公司和工会谈判,不开除工人而采取每月工作十六天制。后来锡价下滑,矿业逐渐成为夕阳工业。

        林明锡矿公司拥有百年的历史,是我国地下锡矿场,有着灿烂辉煌的往昔,林明也因为生产锡矿而闻名遐迩。长达120年的锡矿业,终于在1988年告一段落,而从此地底锡矿工人只能成为历史的名词。

《林明组歌》

林明的河水细又长,林明的悲歌唱不完
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开荒,也在这里受苦难
他们梦里的天堂,却带给他们无止境的凄凉。
在那暗无天日的岁月里,多少人被炸死,多少人被活埋!
林明的河水流去了多少的苦难!
总有一天,幸福的花朵在林明的河岸盛开。

资料来源:《第四届全国老友大聚会纪念特刊》——历经沧桑的林明矿工
马来亚的锡矿王国——林明地下矿场


——————米士拉日记 贴文毕——————

来吧~ 

我们来一趟 林明 大碑塘 矿穴 之旅

(以下图片,皆为老邓所摄)

大门入口。
这个大门的造型,保持马来西亚文物博物馆的设计风貌,即 尽量以原汁原貌重现。

建议大家先不要 坐矿车进矿洞。先到矿洞的右手边看看简介。

简介2

简介3 ,有华文说明 。

简介4

老照片




进入矿区的车轨

这辆人力车很好玩,我们父女俩玩了前前后后好久好久。

进入矿穴后,第一个说明看板。细读细读。

这矿穴已被加工扩大,穴洞壁上也以石灰加固、防护,以提高安全性 。


这是原始未改过的矿穴壁。一条一条的条纹,都是戳壁的刮痕。

当工程师凿壁、炸石以后,将会检查矿穴的安全性。若安全无虞,则漆上白色的颜色漆。矿工们只要见到白色的矿穴,便知安全,可安心进出。

矿穴的高矮,只有半个人大小 。所有矿工都必须矮身进出工作。

很小呗 ~


这里是矿穴的控制室 。往上的矿穴,应是大型交通工具的进出孔穴。


下一篇




老邓游记 (9) 呆在旅游区里的不呆在旅游区里

呆在一個旅游區裏,最不可思議的郤是 不呆在旅游區裏 。

總結這幾日的林明渡假游,與其說是渡假,倒不如說是 放下工作時的身份、尊榮,以一個 沒甚麼(nobody)的角度隨意的與在地人擧談、了解、接觸長居當地、道道地地的居民的 #生活視野。從而了解許許多多自己本身能力的不足,甚至更加大力度的改變自己內在的既定想法與觀念 。

因此,老鄧不常常往旅游區裏鑽,反而是 不太往旅游區裏鑽 。


老鄧游記


Laodengyouji.blogspot.com

Friday, 8 July 2016

彭亨 林明 (8) 為啥林明醬多吊橋?

林明的百年吊橋

       這張圖的背景是林明的 百年吊橋。或許你會提出疑問:“為啥林明有這麼多道吊橋?“ 原因在當地人的家里 。林明多山坡地,而少平地。尤其是幾片人口密集的地區,皆被約500公尺寬的 林明河 分隔成左右兩岸。是故 吊橋 多被當成是早期居民往來兩岸互通的 通道 。

這張圖的背景就是位於林明的百年吊橋。那一天,老鄧與孩子到林明河的河床上赤脚戲水 。



故事背景:

        林明坐落在一块山间盆地上,林明河从小镇穿过。由于地势关系,只要一下大雨,林明河必定泛滥,时常淹没矿井,给矿场造成严重破坏。而林明人非常顽强,也非常能吃苦。矿井一次次被淹,他们就一次次修复。

        附近的林明河,可以看到一座古老的铁索桥。走在这座飞跨两岸的吊桥上向桥下望去,山涧很深,水流却很小,河床一半是干的。但是别小看这条林明河,据说 周边地区一下大雨,河水就会猛涨,湍急的水流足以破坏任何桥墩。所以在林明河上,只有吊桥才能存留,在洪水泛滥的季节,维系两岸交通。


老鄧游記
Laodengyouji.blogspot.com

彭亨 林明 (5) 林明大街 兩粤匯总 匯通天下

在林明大街,多的是二戰後的店屋 。這一間間的木製式的店屋是幾十年前的 最新式 店屋設計 來滴 。

而其中這一間店屋前漆著四個字:兩粤匯總 。 這<兩粤匯总>四個字,最引起我的興趣 。可證明 林明小鎮 在當年確是 匯总 ,但有趣的是...“总“這個字是 #簡體 。

注:匯=錢銀通路 匯总,有點像是今天銀行的部份功能,匯款 。


老鄧游記
Laodengyouji.blogspot.com

下一篇

彭亨 林明 (6) 林明式的林明小鎮


老鄧游記 開站以來的瀏覽人數
Home Remedies For Wrinkles

彭亨 林明 (6) 林明式的林明小鎮

#林明式的林明小鎮

步行走過跨河橋時,與一位林明人趙老先生擧談。趙老先生有三個孩子;一個在賽城的大學當教授、一個在關丹開素食餐館、一位遠嫁他鄉 。言談間,趙老先生很是掛記孩子們。同時也在論及孩子時,#嘴角不自覺的上揚。

走在街道上,與一位回鄉、在小學辦 #創意手作市場 的張姓小女生交談。張姓小女生的生父是林明人,一生在林明長居。這次小女生鼓起勇氣搞了一個連張爸爸都不看好的創意手作活動。幾歷挫折的她在談及她回 #林明 辦這個活動的初衷時,數次泛起淚光。

在小食中心里,與兩位煮炒母女談天。#女兒掌廚、#媽媽掌櫃 。與 這兩位大半生都在林明經營煮炒小店的兩母女談起游客對林明帶來的好處時,可以發現她們倆對游客的感覺是又愛又恨 。這兩母女很是利害,煮炒粉麵、雜飯、蛋撻、西式麵包,都會一二 。

林明,就是一個小鎮 。一個充滿著人情味、與在地精神的百年小鎮 。除了 #彩虹瀑布 與 #爬山看日出霧海 之外,有待游客們以不一樣的角度來細細的體會它 。


詳文版,以後再載於 #老鄧游記
Laodengyouji.blogspot.com

下一篇

彭亨 林明 (7) 唔爬唔知身體好, 林明山攻頂. (老人家勿試)


彭亨 林明 (2) 礦工博物館 體驗百年前的地底礦穴的熱

來到百年前全馬最大和最長的地底錫礦場的所在地,林明,當然是要回朔當年的礦工堅苦的生活囉。

在礦工博物館里,有一小小的空間在模擬礦坑里的情況 。運輸車、3D礦穴 等,想當然爾,在這個空間里也是悶熱無比 。不久後,有一對母女進來。“ mami ,為甚麼這里醬熱?沒有風扇,也沒有冷氣.“ mami看看孩子,說:“ 以前人家礦工在地底的礦穴里,比這里熱上百倍。礦工熱一輩子,就是為了討生活。我們就熱這短短的5分鐘,也不行嗎?“


我覺得這位mami很有智慧 。LOL

上图是 鑛工博物館 里的3D礦工場 。

老邓游记
laodengyouji.blogspot.com



下一篇

彭亨 林明 (3) 如蚁穴般的地底採礦場




Thursday, 7 July 2016

彭亨 林明 (7) 林明山 唔爬唔知身體好

今天要去爬林明山 攻頂

林明山腳 , 上下一程約需45分鐘(age30~50).


入口處,有間回教堂 。



走了好久,還是一樣的 "景色" 。




仲係一樣.幾時先爬到頂?



當中有些路段是沒有階梯的, 由泥路支撐.






到頂了




來張 攻頂成功自拍照

兩天內,第二次 #攻頂 #林明山 。

很明顯的,今天的時速快多了 、腳力也加強了、氣喘得比較少了。真係 #唔爬唔知身體好 。


在林明山頂有條秘徑,直通森林局(山頂)。



這條山頂上的草地,已被眾多的游客踩成寸草不生的 平台 。



Mission accomplished.


你係得嘅 !

咁你都翻得落嚟地球?!

#有同學仔介紹話要食加央角請問高人林明山嘅加央角係邊 ?
 




下一篇

Wednesday, 6 July 2016

彭亨 林明 (1) 百年前產量冠全馬的礦業重鎮

林明小鎮,以 彩虹瀑布,即在林明某處山上的倒灌泉水所激起的水花, 映出一道亮麗的彩虹 而 紅極一時 。

       若不是聽當地人提起,我們可能還不知道。 林明這個小鎮 曾經是大馬的礦業重鎮 。然而隨著礦業在70年代的沒落,林明這個小鎮也慢慢的凋零,年青人口慢慢的離去。進一步的劇化林明這個小鎮的人口年齡結構,同時也使得林明逐逐的變成一個 #老人鎮 。

柳暗花明又一村

        苦苦渡過無數個寂夜的林明小鎮,因著 彩虹瀑布的被發現和網絡的宣傳,促使大量的游客湧入,一探林明的秘境。這批逢假日必到的游客群,令這個失去昔日礦業光彩的小鎮,重現生機 。


游客效應,如何能為一個寂寂無名的小鎮,重新在國人面前重展光彩?在九零年代初,已是一個養老鎮的林明,又如何能藉著旅游業 把孩子喚回家,一起打拼?大批游客的湧入,所帶來的金錢效應 如何改變原有的社經生態?....等等許多現象在在都是老鄧關注的現象 。

讓我們一起來 探一探這道被人遺忘在歷史洪流里的 礦業遺址旅業生機

彭亨 林明 (4) 與一片蛋撻的邂逅


與一片蛋撻的邂逅

說到與這片蛋撻的相遇,還真是有點神奇。那是我們第一天到林明的那個晚上。我們吃了個 so so 的山水肉骨茶之後,信步往巴剎的方向走去 。我們沿著巴剎旁的小徑走著,只見巴剎里漆黑一片。只有在巴剎的遠處深暗角落里,還有一點點的亮光 。老鄧遠眺,依稀見有 滑蛋河、星州米 等字樣。雖然家小都比老鄧早己走在前頭,老鄧還是大膽的走進巴剎里探個究境 。


“ 有沒了!我們收檔了.“ 老板見我走過去,還沒到檔口前,就在遠處嚷著 。

“ 噢. 那不好意思。下次我會早點來的。“ 我的的確確打擾他們正在收檔的節奏 。話一說完,我即掉頭準備離去 。

回頭沒兩步,老板問說:“ 要不要試下我們剛剛做好的蛋撻?“ 我一臉錯愕的望著他 。他接著說:“ 這些蛋撻原本是做好給某人訂的(請自行詞句重組),是可以讓幾個給你的。剛出爐的噢,很香 .“ 


有一句廣東話叫 “恭請不如偶遇“,意既 #刻意去辦的事可能辦不到反而遇然間就這樣成了 。既然老板開口讓幾個蛋撻給我,我當然不會讓機會白白的飛掉 。

“ 幾個?“ 我問我女兒 。家里兩小都說很飽,吃不太下。我只好買兩個過過癮 。誰知前後腳不到五分鐘的時間里,我那兩個蛋撻竟然被剛剛說很飽的那兩個傢伙幹掉了 。還給我邊吃邊說很香很脆很好吃 。還真是氣人 。


我只好掉頭再多買三個,回抵住處。三個蛋撻,只剩一個 。我只好邊吃蛋撻邊寫blog文,把今天這份 #與蛋撻的邂逅 寫下來,以 "滋" 記錄家里的兩個纔嘴的人 。

老邓游记

下一篇

彭亨 林明 (5) 林明大街 兩粤匯总 匯通天下


老邓 的 深度旅行

==========
讀老鄧游記,寫寫你的遊記。
寻找大马华人的存在记忆
[老鄧游記]
==========

** 我是老鄧。生活的每一天,原本就是一種恩典。
** I am Laodeng, this is my daily notes to fulfill my life by God 's grace. 

老鄧游記 💓
寫的不是美食,寫的是旅游的心情(境)。

老鄧游記 開站以來的瀏覽人數
Home Remedies For Wrink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