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40年不倒,保暖50年的社區溫度]SS14 首邦 雪蘭莪
走在ss14舊社區裡,聽著友人訴說著40年前到50年前,在這裡生活的點點滴滴。走過的每一間店铺、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都能数说着不同的故事、生活起居、情怀的滥觴。
生活在一個有溫度、有溫暖、有人情味的街市裡,一條有深度的街道。
我們邊走邊聊,咱倆輕步在往日熟悉的街道裡,話南道北,畢竟友人曾經在這裡渡過每一個中學的長假期。年青時的友人帶著一股莽撞、青春的活力,從家郷長途跋涉乘坐一路上摇搖晃晃的巴士,到來 50年前的新興熱閙街頭,SS14。... 時過境遷,友人邊述說著邊回憶,在這裡的生活點滴,總是能帶來那麼多的美好,集滿滿的回憶。
“嘩~ 那間就是以前我姐姐常帶我下樓來買菜的公市!” 走著走著~友人情不自禁的高聲嚷著。雖然已年過半百,友人的眼神裡仍流露15歲的青澀。說著說著這公市裡有賣些甚麼?那裡又賣些甚麼?好似 當年人聲嘈雜、叫賣聲不斷的繁榮奇景 重現一般。
“這那裡是公市哦?” 我看不出來位居商鋪一角落的底層店面,就是(當年)人聲鼎沸的公市。
是的。Subang Jaya Market,俗稱「首邦再也公市」,也有人稱之為 「梳邦公市」,是當年 仿照新加坡組屋底樓巴剎的經營模式而設計的乾濕兩用公市(巴剎)。這裡曾經一度供應、照料著梳邦SS14附近一帶居民的生鮮食材。~趕快來拍照、打卡。
在SS14這裡屹立至少40年的,還不只是 「SubangJaya 公市」。
若時間比較充裕,彳亍在這條舊街道上,細細的感受 存留在這條街道上、仍然保留著54年前的那種氛圍。走在老街頭,仿佛有種穿越50年代,品味當年生活的一絲 人事雖非、景物依舊 的體驗。儘管外頭有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平行於這條老街。但也無礙老街居民的生活作息和經營社區的模式。
在20世紀的50年代~80年代,判斷一個社區是否成熟,是否繁榮的其中一個指標,就是看看該社區有沒有 鐘錶鋪、金鋪、藥材鋪、當鋪,這四種 指標式的商鋪。 (見老鄧游記裡其他有關 這4種鋪的貼文)而, SS14老街上的「鴻威時針中心」也算是碩果僅存,見證一個世代的 首邦再也 䌓盛與平淡的存在。
每當午餐時分,從大道湧入老街的車輛魚貫而入,一輛接著一輛。有四人一騎、兩人一騎,更多的是一人一騎 的轎車,輕騎駛入,魚貫尋覓著一格栖“車“之所。
之所以“車滿為患”的原因,就在這街道上。老街之所以䌓盛的主因之一,就是美食。潮水般湧入的人流,不只是帶來貿易的興起;照顧人客五臟府、形形色色、集南北食肆之余一街的餐廳、茶館,也是人客到訪的原因之所在。來~ 這裡還有好多好吃的食物。光是 肉骨茶,就有四間不同的店鋪。其中以 “有記” 和 “奇香” 為兩大鼎流柱,每到午餐時間,不只是停車位一難尋,就連店裡的座位都無見虛席。雲吞麵館、燒臘館、福建麵館、酒家、飯店,一應俱全。每一家,無不賓主盡歡。
其中更有一間 專賣雜飯 的茶室,叫「王信記茶餐室」,值得專用一段來介紹。這一家賣得食物好好吃、人滿為患的茶室,專項在於炸雞。只要點食雜飯,多數會加上一塊大大份的L型雞腿 或 大塊雞翅(嫑期望低價高得)。那份多汁和鮮嫩的炸雞,總是沒有讓食客失望。「王信記」茶室地方雖然狹小、但是擋不了食客想來嚐鮮的心情,以及熱情。就連賣個雜飯,就能夠賣成車水馬龍的樣子,可見它在SS14這裡深耕了很久。也相當的很符合當地居民的喜愛。
這裡還有一間 古早味十足的 裁縫用品專賣店,「長青貿易公司」。在50年代,當年也沒有如現今般,周遭這麼多shopping malls林立,更也沒有這麼多種不同品牌的成衣可供選擇。不只品牌少,添置新衣杉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只有在每逢過年過節、或婚慶喜事等,才能有機會出城(到吉隆坡底)為家人、小孩、親友買一匹布。當年,上個世紀的50~70年代裡,到坡底布莊(環球, TheStore)買一匹花布,是一件隆重的、興高彩烈的、舉家一起出動的大事。
"每條大街小巷 / 每個人的嘴裡 / 見面第一句話 / ..." 每一年,郷下小孩能到坡底的機會是少之又少的。但,只要能聽得見這首歌的歌聲悠扬在街道之上,那就是小孩們到坡底的好時節。
在這張燈結彩的歡慶時分,大多數的鄰里街坊 都會到坡底買一片布,自製衣服。但,也有許多太會製衣的婦女被他人相中,請求添製一件件的新衣裳,過個豐盛年。
當時就有一批年青少女,如友人的姐姐,就特別到新加坡學一門裁縫的手藝,當一名裁縫師。從師三年,回馬來西亞後,把家當安置在SS14,捲起衣袖,幹起「裁縫」這一行。當時替人做衣服的,我們就叫“做衣姐”,或者「做杉嫂」。可見裁縫這一行,在當時是一個非常之熱門的行業,也是生活的必需品。
👆長青貿易公司 |
一段短短800公尺不到的舊社區商鋪,竟然蘊藏著這麼多,有溫度的故事。而 溫度,能成就熱度;而有足夠的熱度,就足夠養活一個時代的人,走出他的世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